做好人 畫好畫
做好人 畫好畫
■高世名(中國美術學院院長、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)
作為第二代浙派人物畫的杰出代表,吳永良老師對現代中國人物畫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,也為中國人物畫的教學做出了突出貢獻。作為一位純粹、執著的畫家,他一輩子心無旁騖,將畢生心志投入到中國人物畫造型與語言的探索之中,創作出許多精品力作,在當代中國畫壇獨樹一幟,在二十世紀人物畫史上別開生面。作為一位教師,他投身教學一線數十載,有教無類,誨人不倦,為一代代青年學子傳道解惑;他兢兢業業,實實在在,為浙派人物畫的道統傳承傾盡心力。
在中國人物畫的教學中,方增先先生率先將結構性素描應用到中國畫寫生之中,強調即時性直覺的分析能力、結構性的記憶能力和中國畫筆墨表現能力的結合,使基礎素描與中國畫的“骨法用筆”相得益彰。而吳永良老師在實際教學中發現,從結構素描到筆墨寫意之間尚存在一個明顯的斷層,因而難以克服造型和筆墨之間“兩張皮”的狀況。如何將二者合二為一?如何讓現代寫實人物造型真正成為中國畫的形象?吳老師以課堂作為推演造型方法和繪畫語言的實驗室,與同學們一起寫生,共同研究,經過幾年的努力,終于發展出一套符合中國畫特征的意筆線描寫生法,作為從結構素描到水墨寫意中間的銜接。
吳永良老師的畫作中,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筆下的魯迅。魯迅先生是二十世紀美術史上的重要題材,畫過魯迅的優秀畫家不知凡幾,而吳老師卻獨辟蹊徑,塑造出了特色鮮明的魯迅形象。他1962年的畢業創作純以白描手法表現,魯迅先生負手而立,堂堂正正,磊落從容,背后兩株高大的棗樹自然是來自《野草》中的敘述。畫面布局疏密有度,無論是人物的疏朗峻拔,惜墨如金,還是草木的綿密緊致,條理分明,都顯示出其造型的堅實精準、筆法的簡凈洗練。
吳永良老師這代人的創作,大都與連環畫淵源甚深。吳老師對連環畫和插圖的熱愛,除了時代原因之外,還在于他本人對文學的熱愛,他希望從文學作品中汲取一種對繪畫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東西,他相信文學和繪畫在精神上是全然相通的。更重要的是,在他那里連環畫和插圖還是一種重要的創作方法:“畫連環畫,對我們的造型訓練是全方位的,畫的時候我就是一個‘導演’,演員的選擇、化妝、服飾、環境、道具等等……,一切都要考慮進去”。由于這種“導演性”,他的作品中常有一種獨具匠心的構思、溢出畫外的情思。
對吳老師來說,作畫是一場筆、墨、形、色的綜合演出,畫家是這場演出的導演,最重要的,是“于潑墨揮毫之際充分體會駕馭千變萬化、難以預測而惟憑隨機應變的機智與經驗,得以掌握酣暢淋漓的筆情墨趣”。與浙派人物畫的前輩們相較,吳老師更講求書法用筆。其用筆旋轉往復,曲折頓挫,蒼勁中含秀潤,老辣中見嫵媚,與大水大墨結合起來,時而開朗疏暢,時而緊湊綿密,時而輕松靈動,伴以色墨交融,水氣酣暢,于畫面中生出無窮變化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會心的體悟與思緒的漫游 關于寫生的對話
- 買家之“好” 與黃慎之“作”
- 中國文房四寶制筆藝術大師 邵家千
- 別把國寶文物 搞成“走穴明星”
- 傳統繪畫如何面對 城市這一對象題材
- 西湖的詩意棲居
- 情滿意溢是名師
- 做好人 畫好畫
- 費丹旭《紅樓故事圖》
- 中國雕像立希臘 圣哲神遇面春風